神山2.jpg

 

那一天,在協助一對來自以色列的旅人辦理完入住後,他們轉過身來咧著大嘴笑著問我:
「請問,哪裡能看的到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?我們有聽說東部居住比較多台灣的原住民,請問我們要去哪裡,才比較有機會看到的他們?」

我呆愣了一下,這樣子的好奇、這樣子的疑問,可也不止一次被提起,
這一次,我認真地整頓好自己的狀態,與艾和喬聊了起來。

「恩....,在你們的想像,台灣原住民是什麼樣子呢?」我望著他們,深切的。

「他們該是有自己的傳統服飾吧?他們會不會是住在傳統草屋中?或許有機會跟他們上山下海學習一些傳統的生活方式?」艾殷勤地談說著自己的想像,喬在一旁靜默思考。

我默默地嘆了一口氣,原住民的這些形象塑造,已深深的置入了在某部分人們的印象底,
即使是,我們從來不曾與他們真正相處過,

有時候,形象塑造是一個非常危險的、對某個族群的設定策略。

我思考了許久,決定用最簡單的話語說明台灣原住民現在的狀況,
「台灣的原住民約是400年前給來到台灣的殖民者試圖管理,直到現今我們與台灣原住民也已經是共同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了,」

「從日本殖民開始,就很積極的教授日語、再來是現今的國語教授,如果你已經不會再使用家鄉母語溝通了,也直接地說明了,你已經與母體的文化切斷連結了。語言代表的,就是生活方式。你慣用某一語言,代表的也是你正在處於某個文化型態中。」我有些難過,看著他們開始變化的神情,我有些不堪繼續說下去。

「所以,台灣的許多原住民,現今的穿著、說話的語言、生活的方式,已經不如你們原先如此的想像,收回你們的想像吧,我不希望你們有過多的期待落差。」我認真地跟他們說著。

如此認真地分享,也是曾經旅行紐西蘭時對於毛利人的想像,
也直到幾次與毛利人真正相處一段時間過,也才重新認識在這個世代的他們,
即使大量的與外界交流、即使是在這個世代的資本主義進入,即使他們許多的傳統文化、生活方式已經式微,

能夠認識真正的他們、活生生的他們,
聽著他們口述的生活狀況、聊著彼此對於生活的經驗,心底也才是踏實。

***

若有朋友對於在台灣這塊土地,有自身的認同疑惑及混淆,可以點選下方連結繼續閱讀:
https://www.matataiwan.com/…/03/29/new-indigenous-taiwanese/

此篇連結為,與居住在屏東霧台-魯凱族長輩的對話/ 關於此世代的我們,身分定位的討論及釐清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花蓮北吉光輕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